一、BCA法的原理
BCA法又被称为Smith法,是由Pierce公司的Paul K. Smith等人在1985年对Lowry法进行改进,提出用BCA代替Folin-酚试剂而建立的(Smith, P.K., et al. Measurement of protein using bicinchoninic acid. Anal Biochem. 1985, 150: 76-85.)。该方法的原理是,在碱性条件下,蛋白质中的肽键与Cu2+络合,同时将Cu2+还原为Cu+,BCA螯合Cu+形成紫色络合物,测定562 nm 的 OD 值来计算蛋白质浓度。
二、BCA如何与蛋白质反应
那双缩脲反应是如何进行的?又是如何将Cu2+还原为Cu+的?
双缩脲反应原理:
首先,脲就是尿素,两分子尿素在一定的条件下(180℃左右加热),生成一个分子氨(NH3)缩合得到双缩脲。正是因为该物质是由两分子脲缩合而成的,故名双缩脲。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极稀的硫酸铜溶液形成紫色络合物,这个呈色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。
双缩脲试剂最初是指能够提供碱性条件和铜离子、用以鉴定或检测双缩脲存在的试剂。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,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,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,而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分子量无关,故可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。
那为什么双缩脲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?
蛋白质双缩脲反应实质是肽键络合Cu2+,肽键是酰胺键的一种,其pKa大约为-0.5,当pH=-0.5时,有50%酰胺质子化,当pH-pKa>2时,几乎所有酰胺都去质子化。在强碱(pH 11.25)条件,可以促使肽键中N上的H+部分电离,电子云密度增大,易于和Cu2+配位,形成紫色螯合物。
BCA是如何螯合Cu+的?
当Cu2+被蛋白还原成Cu+,Cu+与蛋白质肽键的络合能力变弱,此时BCA竞争性、特异性地络合Cu+,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。
三、BCA测定蛋白浓度流程
1. 所需试剂:
BCA试剂(常温保存),Cu试剂(常温保存),PBS(磷酸缓冲液)(常温保存),BSA(牛血清白蛋白)标准品-5mg/mL(-20℃保存)
2. 检测方法:
微孔酶标仪法
3. 实验步骤:
(1)工作液配制:
根据标准品和样品数量,按50体积BCA试剂加1体积Cu试剂(50:1)配制成BCA工作液,充分混匀(混合时可能会有浑浊,但混匀后就会消失)。BCA工作液室温24小时内稳定(建议现配现用)。
(2)标准品稀释:
取10μLBSA标准品用PBS稀释至100μL,使终浓度为0.5mg/mL。将标准品按0,2,4,6,8,12,16,20μL加到96孔板的蛋白标准品孔中,各孔加PBS补足至20μL。
(3)样品稀释:
将样品作适当稀释(最好多做几个梯度,如作2倍、4倍、8倍稀释),加20μL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。(由于移液器在取小量样品时误差偏大,标准线前面的点可能不很准确,所以尽可能的让样品点落在标准线1/2后)
(4)含量测定:
各孔加入200μL BCA工作液,盖上96孔板板盖,于37°C放置15-30min。用酶标仪测定A562nm。将各稀释浓度标准品的A562nm处数据导入Excel,做散点图,得出标准曲线公式,根据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出未知蛋白的浓度。
百奥创新可以提供BCA测定蛋白浓度的全套试剂,请联系北京百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!
如碧云天,下面是碧云天有关BCA部分列表:
货号 | 产品名称 | 规格 |
P0012 | 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| 500次 |
P0010 | 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(增强型) | 500次 |
|